[2021/10/13]   【活動與演講】2021年10月12聽力服務架構-1

馬偕醫學院  聽語學系 大事記

活動主題:聽力服務架構-1

日期:110.10.12

地點:聽語中心A102

活動摘要:

  今天邀請到在科林服務的王鈺捷聽力師分享選配助聽器時的注意事項以及諮商的相關技巧,用戶從聽損開始發生到選配助聽器平均需要5~7年的時間,在這期間心情會經歷很大的轉變,從否認自己有聽損的事實,接著憤怒、討價還價、感到沮喪,最後採取行動決定選配助聽器,身為在助聽器公司的聽力師,不只是單純的銷售助聽器,更重要的是協助個案能夠藉由配戴助聽器改善一直以來的困擾,在實際協助選配之前,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要做–自我介紹,這個動作能建立個案對聽力師的信任,畢竟一個個案可能是躊躇了非常久才決定來門市選配助聽器的,聽力師必須第一時間將你所具備的能力以及亮點告訴個案,讓他能放心地將這個重要的決定交給你,例如:大學受過完整訓練、說明聽力師與選配師的不同、有證照、曾經服務過哪些類型的人

  接下來就要進行初步了解個案的基本狀況,以下分為五點:

1.         病歷與聽力狀況:可了解用戶對於聽損的態度如何,以利進行接下來的諮商。例如:目前心情上屬於哪一個階段,若聽損超過十年才來選配助聽器,可能就代表他對聽損的狀況是不積極的,在接下來的諮商可能就要以讓他認識自己的聽損狀況為首要目的。

2.         三個月內是否有耳朵相關症狀:用來評估服務策略,來判斷他是否有配戴助聽器的需求,若一個人說他耳朵會痛、常常流膿,那他最需要的不是配戴助聽器,而是去看醫生治療;若一個人說他有耳鳴的問題,可能接下來就要做耳鳴諮商。

3.         是否有相關病史:若中耳有反覆積水的情況則不適合配戴耳內型助聽器,因為耳內型的電子設備都在耳道內,易讓助聽器損壞而縮短助聽器的壽命。

4.         聽覺輔具配戴經驗:藉此了解用戶對助聽器的使用經驗及對助聽器的期望

  以上進行完後,接著要進行的是需求探索與諮商,來了解聽損者真正需要的是甚麼,或是幫助對方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甚麼,並建立正確的觀念,可以用COSI 問卷來評估用戶的聆聽目標及需求,題目包含:困擾情境(環境、溝通對象、頻率)、含意(困擾對用戶的影響)、期望(改善後會有甚麼好處)、排序(重視度的優先順序)

  接著進行聽力評估,測試項目包含耳鏡、鼓室圖、PTAspeech test,第一步驟要先使用耳鏡,確認耳朵目前的狀況適合配戴助聽器後再進行檢查。

  最後是進行助聽器體驗的環節,要考量個案病史、聽力狀況、聆聽需求與個人喜好及使用習慣,最後再選擇適合個案的助聽器進行試戴。

 

心得:

  聽完聽力師的分享後,我才了解到對用戶介紹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就算自己非常有經驗,但對素未謀面的用戶來說,完全不了解你是否具備專業以及是否真的能解決他長久以來的問題,適當的行銷自己除了可以展現你對於聽語的專業程度,也能和個案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讓接下來的選配能夠更順利。此外,聽力師也有提到關於用戶從聽損開始發生到選配助聽器這段期間會歷經很多的心境變化,這是過去我沒有聽過的部分,諮商的詳細步驟也是我比較不熟悉、需要好好學習的部分,聽完這次的演講後,我對於聽力師在助聽器公司的工作內容有了更多的理解。

  在演講結束之前,聽力師有帶一些實體助聽器和耳膜讓我們體驗,能夠親眼看見與試用助聽器的功能是很新鮮的體驗。經過聽力師的講解,對於助聽器選配與諮商我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明白將我們的專業好好應用在服務有需要的人是多麼的重要,可以讓一個人的生活變得完全不同,除了改善生理上的限制,也能改善人際關係。

照片

照片說明1:團體大合照

照片說明2:情境題分組討論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