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6]   【學系公告】【分享】恭賀!本校教師 李國森醫師 榮獲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

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得獎摘要:李國森醫師畢生為兒童呼吸道守護者,重要事蹟是創立小兒氣切居家照護、兒童呼吸道重建、及軟喉症手術治療而得獎

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得獎重要理由 :

 李國森醫師運用耳鼻喉科儀器,將軟式纖維內視鏡及通氣式支氣管鏡使用於新生兒及嬰幼兒上,開啟了台灣小兒耳鼻喉呼吸道診斷及治療重建的新紀元。 

小兒先天性喉部異常最常見的原因是軟喉症,李國森醫師是台灣嬰幼兒軟喉症專家,在1992年開創了二氧化碳雷射手術治療嬰幼兒軟喉症,目前亦是台灣執行該項手術以改善嚴重型軟喉症病兒的呼吸、餵食、胸凹及成長發育的領先者。 

李國森醫師先使用硬式內視鏡手術治療聲門下狹窄和氣管狹窄,更困難複雜度較高的聲門下狹窄,則使用喉氣管重建併肋軟骨移植來治療,在此同時,也有許多病兒須暫時以氣管切開造口術來維持呼吸及正常活動。 

從鼻部至氣管支氣管的小兒先天性呼吸道阻塞,病兒常需氣管插管或氣切後住加護病房。為減少氣切的頻率,李國森醫師對先天性後鼻孔閉鎖及鼻梨狀口狹窄的嬰幼兒,均在診斷後立即手術,開放後鼻孔及前鼻口成型,重建通暢的呼吸道。 

成立氣切照護團隊教授居家照護 

供家長緊急處理讓孩子在家長大 

1990年代初期,小兒氣切患者並無居家照護可供轉介與協助,絕大多數的醫院也無小兒氣切照護的經驗,考量氣切的病兒並不適合待在呼吸照護機構,而建議孩子的成長與教育環境,應盡量在原生家庭中長大。 

「為了讓氣切的孩子也能回家!」李國森醫師親力親為,親自教導每一位氣切兒的家長居家照護技巧。為此,馬偕紀念醫院在1997年成立小兒氣切照護團隊,所有接受氣切兒童的家屬,均須接受氣切居家照護訓練。

不論加護病房或一般病房的護理人員,均詳盡傳授家屬實際操作抽痰、造口消毒清理、更換紗布、更換安全綁繩及氣切管消毒等作業,最後並在醫師指導下由父母對氣切兒更換氣切管。

 家長學會氣切照護技術後,可以即時解救患兒氣切管意外滑脫或痰塊阻塞,也能每週自行更換及清洗消毒氣切管,以降低痰液汙染氣切管及造口,如此一來,不僅患兒可以在父母的陪伴下回歸家庭成長,並可以即時減少意外的發生及減低醫療資源的浪費。 

以這樣的運作模式進行多年後,1999年,馬偕耳鼻喉科新增了「語言及吞嚥障礙治療」,一起加入小兒氣切的照護團隊,藉以改善語言發展遲緩及餵食障礙。

彙集多年豐沛且專業的臨床照護經驗,2001年順利出版「氣切造口患孩居家照顧護理指導手冊」,並於2013年再更新推出第二版,隨手冊同時檢附氣切衛教光碟,更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的肯定。

臨床經驗不藏私 

醫學傳承立典範 

多年來,李國森醫師一直將其所學,致力傾囊相授毫無保留,透過演講教學建立起台灣小兒耳鼻喉科診斷治療的典範。 

歷來,在「台大小兒呼吸道研習營」中指導示範動物喉氣管重建手術、2020年於花蓮慈濟醫院,無語良師進階喉氣管重建模擬手術課程中親自示範,指導學員在大體老師身上進行喉氣管重建手術技巧。 

  30年來,在李國森醫師的幫助下長大的孩子已不計其數,而他在此領域的熱誠與對孩子的呵護關愛,始終如一、不減反增,總是面帶微笑的他,領導了優質的團隊,為每一位病兒注入全新的生命與力量。 

 「讓孩子得以順利呼吸」,李國森醫師一輩子都在努力這件事!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