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8]   【活動回顧】2020年2月25日語言治療服務在長照系統之現況與展望
卓士傑老師繼中山醫畢業後,又繼續攻讀北護的聽語科學研究所之碩士,前後共花了八年的時間,如此勞力費心的求學過程也讓他有更多的心得分享。老師從醫院與長照系統的比較開始,他認為前者雖有規律的工作時長與範疇,但壓力較大且不能兼職等確實也是硬傷;而後者工作時間較彈性,雖個案量也不少,不過確實能長期追蹤個案進度。老師轉換跑道時,正是政府廣收語治師的時期,因此多數縣市徵到了不少治療師,但多數都在市區服務,偏遠地區的人力仍十分缺乏。工作內容多是入校服務,針對個案的狀況給予其指導老師輔助及建議,讓他們調整心態並以正確的方式對待學生,除了促進師生關係外,也能使特殊生適應在校生活。 在觀察特殊生時,多會採取「抽離法」,意即與學生單獨處於一室,方便治療師觀察和評估,不過學生在此情況下的表現不一定是最自然的,觀測結果只能當作參考準則。接續老師又提及教育局會規範每個學校的單一個案在一學期內只能有個定的評估時數,不過校方通常希望越多個案能被觀察到越好,因此常會出現單一結束內有許多個案的情況,不僅讓治療師超負荷工作,評估和治療品質也因此而下降。卓老師指出,光是去年的台北市就有超過700小時被閒置,明顯看出治療師人力不足,主因可能是工作內容繁多,除了與學校協調課程外,還有評估並設定個別化教育計畫(IEP),甚至要幫忙輔導該個案的導師與家長,給予專業的建議和回家後也能做的小作業。 評估結束後,治療師與校方會互相評分,不僅確保雙方關係及教學品質,教育局也可以做為監督之參考依據。此外,填寫評估診斷書的結果也不一定完全精準,因為孩子的狀況在每次評估時皆不同,但診斷書上往往只有千篇一律的格式,因此若遇特殊情況,治療師會在後面加上註解。不只如此,此處的難題還有面對各式各樣的衝突,如:醫學診斷與教育觀點的不同,家長與老師的立場等等,若面臨時要能調整心態、立即反應。話鋒一轉,卓老師又說到與治師與長照的關係,在六年後台灣會進入超高齡社會,意即每十人中有兩名老人,我們的工作便是幫助他們促進健康、社會參與及共餐等以預防或延緩失能,且落實居家照顧與護理服務,又因為長照2.0適用於全年齡層之失能者,讓該得到照護者能安全、安心的生活。長照主要依照不同失能程度分成八級,簡稱為「CSM」,再以不同服務分為七種代碼,而語治師最常用之代碼為CB02,為進食及吞嚥服務。在醫療與長照中需考量各種情形,例:治療v.s.服務、療效v.s.生活品質、病人v.s.個案、長期v.s.短期等等。在最後,老師也建議我們先去大單位磨練,不須太過在意時數,以累積經驗為主,同時思考未來走向,便不需要太過於太擔心工作。
【活動回顧】2020年2月25日語言治療服務在長照系統之現況與展望
回上頁